肛瘘是指肛门附近及直肠下部发生的血管,管的一端开口于肛管或直肠(即内口),一端开口于皮肤(即外口)。肛瘘也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四分之一。多数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开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肛瘘是怎样发生的呢?因为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成感染和脓肿的后遗症,而肛蜜炎又是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的主要起源,所以要想知道肛瘘是怎样发生的,必须从肛瘘谈起。肛窦位于两个肛柱和一个肛瓣之间,很像一个开口向上的口袋。
肛窦底部有肛腺的导管开口,正常的肛窦中有肛腺分泌的粘液,它有润滑大便的作用。如果肛窦中积存了粪渣,过多的粘液,因引流不畅,只要有轻微的外伤(如肛管上皮和直肠粘膜被干粪块擦伤),细菌就会趁机而入,生长繁殖,从而引起肛窦急性炎症和肛窦底部腺体的感染,即所谓肛窦炎。如肛窦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可以扩散到肛门直肠周围的疏松组织间隙中去,并迅速蔓延,引起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形成脓肿。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以后,脓腔虽逐渐缩小,但因脓腔一般是和引起脓肿的肛窦相通的。所以,常会有肠道内容物进入脓腔,这些内容物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粪便,并经常刺激脓腔内的肉芽组织,使其增生和纤维化。
同时,在脓腔逐渐缩小过程中,往往形成弯弯曲曲的管状腔道,使腔道中的脓液、分泌物和由洞口进入的肠道内容物不易排出,所以管道也不易完全愈合。天长日久,腔道及外口周围被大量瘢痕组织包围,更延迟了愈合,最后形成慢性管道,即称为肛瘘;如果外口暂时愈合,由内口进入的细菌又引起急性炎症,还会形成新的脓肿,脓肿溃破后又可以产生新的瘘口,所以一个肛瘦可以同时有几个外口。
我国医学认为肛瘘是由“湿热流注肛旁,郁久化热,穿肠串臀,则成痛肿,溃后疮口不敏”引起的。肛瘘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一般采用挂线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