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使肺与外界空气进行一定量的气体交换,以适应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需要。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分为单位)吸入或呼出肺的气量,叫肺通气量。即肺通气量=潮气量(毫升)×呼吸频率(次/分)正常成人,安静情况下,潮气量为500毫升左右,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故肺通气量为8~10升/分。过多时,表示通气过度,过少时,表示通气不足。
机体活动增强时,呼吸的频率与深度都相应增加,肺通气量也相应增加。人在尽力呼吸时,一分钟内所能出人肺的最大通气量,成年男子可达100~110升,女子约80升。最大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最大通气能力,可用肺功能测定器测量,也常用作衡量肺功能的指标。呼吸肌收缩减弱、肺组织弹性减低(见于肺气肿和肺纤维性变)及呼吸道受阻(如支气管哮喘)等,都可使最大通气量减少。
肺通气量正常,并不等于肺换气正常,因为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不同,它的效能也大不相同。这是由于每次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并不全都进入肺泡,呼出的气体也不全都来自肺泡。进出于鼻、咽、气管及支气管的气体不参与气体交换,叫无效腔气,正常值约为150毫升。潮气量减去无效腔气,才是进出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叫做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愈大,肺泡通气量也就愈大。例如下述二种类型的呼吸,虽然肺通气量相等,但其效能不同:
(1)500毫升(潮气量)×12(每分呼吸频率)=6000毫升(肺通气量)
(500-150)×12=4200毫升(肺泡通气量)
(2)250毫升(潮气量)×24(每分呼吸频率)=6000毫升(肺通气量)
(250-150)×24=2400毫升(肺泡通气量)
显然第一种慢而深的呼吸比第二种快而浅的呼吸所取得的肺泡通气量多,故其效能也高。临床上患有循环和呼吸系统某些疾病的病人,呼吸常变得快而浅,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缺氧,就是这个道理。同理,做人工呼吸时,应注意深度不宜太小,否则达不到肺泡通气的效果。肺纤维性变或肺循环障碍时,病变部位的某些肺泡虽然﹒有气体进出,但气体交换受到影响,这些换气不足的肺泡容积都将成为“无效腔”,故可减少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效率减低。了解无效腔的原理后,在设计防毒面具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无效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