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饮食
当前位置: | 生活养生 | 菌类饮食

褒贬誉毁话饮酒

发表时间:2015-11-19 13:56 | 来源:古中药养生网 | 手机版

酒是一种含乙醇及其他成分的饮料,由谷类或水果类发酵制成,种类繁多,经常饮用的有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等。美酒佳酿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据说在夏禹时代就已经有了酿酒的记载。一提到酒,历来人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酒是传统文化,适量饮酒有益无害,这多是喜爱喝酒的人所持之见;二是认为酒是“毒品”,饮酒有害无益,这多是反对喝酒的人所道之言。那么,从医学角度来说,究竟如何看待饮酒呢?

中医认为,酒可用于保健益寿并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尤其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因为老年人阳气渐衰,血脉不畅,易受风、寒、雾、露的侵袭,如能合理适量饮酒,可以疏筋活血,轻身延年。《千金要方》指出:“秋冬间,暖里腹。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归田琐录》载“周公百岁酒”,此方“治聋明目,黑发驻颜”,曾有甘肃的一齐姓军门坚持服用四十年,寿逾百岁,他家三代服之,“相承无七十岁以下人”。历代益寿药酒方不下数百种,如枸杞酒、生地酒、人参酒、白术酒、薯蓣酒、钟乳酒、阳春酒、百补延龄酒等,均已由实践证明酒和药物配合使用能增强保健益寿的效果。

人类在同大自然、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同时认识到了酒的药用。《周礼·天官酒正》曾写到“酿粥为醴日医”。医学著作中酒的治疗作用更是随处可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用酒治病的记述,如《素问·汤液醪醴》专篇描述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此得天气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即对酿造酒的原料、方法和酒的性质作了高度的概括。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最早记载酒的性味功能为“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邪恶气”。《本草拾遗》谓酒能“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说明酒在医学上的应用历史悠久,并在治疗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温热,入心、肝二经。适量饮酒有畅通血脉,活血行血、祛风散寒、健脾益胃及引药上行,助药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并有缓和的止痛作用;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发红而有温暖感。适量饮用与药物共同配制而成的药酒,可使酒及药物的效力迅速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关节,而达到消除疲劳、蠲痹止痛、祛除风寒、行血舒经活络而消除疼痛的目的。局部涂擦皮肤,可加速热的挥发,75%的酒精可外用于局部消毒杀菌等。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每天饮中等量以上酒精饮料者死亡的危险度增高,尤其是大量饮酒者。而少量饮酒者死亡的危险度低,原因可能与少量酒精能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保护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等有关。

然而酒又是为数不多的被公认为“有毒”的饮料之一,大量饮用对人体会适得其反,如《北山酒经》云“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是也。李时珍更明确指出“酒为天之美禄,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又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明代《药性歌括四百味》一书,对酒的作用概括为四句:“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饮壮神,过多损命”。可见酒的利与弊古人早有认识。因此古代有酒疸、酒痢、酒胀、酒哮、酒积、酒臌、酒痰、酒毒等因长期饮酒过量所导致的疾病名称,故酒剂作为饮料或药物,均只能适量,切不可酗饮,更不可一醉方休。

酒的种类很多,作用也有不同。浸药多用白酒,做药引多用米酒,活血止痛多用黄酒。葡萄酒可强心提神,啤酒可健胃消食。对每个人来说,究竟饮何种酒及饮用的数量、方法,应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口感情况而定。当今中西医专家一致认为,总的要求是少饮、淡饮,切忌暴饮、杂饮。一般以饮低度酒、每次不超过二两为宜,最好一日只饮一次。饮酒前应吃些食物“垫底”,不能空腹猛喝,饮时要多吃些菜,多喝些汤,慢饮细品,这样可延缓吸收,以免醉酒。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酗酒可致多种病
养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