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常以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痢疾杆菌是固紫阴性杆菌,种类很多,主要的有弗氏、宋内氏、志贺氏及鲍氏痢疾杆菌,以弗氏、宋内氏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最为常见。
痢疾杆菌存在于细菌性痢疾病人或带菌者的大便内,通过粪便污染食物、水源等,一旦被健康人吃入,便可能引起疾病;使人体的痢疾杆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和细菌的数量、毒力等。当少量的痢疾杆菌使入健康的胃肠时,可被胃酸和肠液中的溶菌酶所杀灭;如果人体健康情况较差或因暴饮暴食等胃酸减少且胃肠功能减低,而使人的菌量又多时,痢疾杆菌就能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引起疾病。
大多数痢疾杆菌由丙毒素致病。肠道内死亡分解的痢疾杆菌释放出的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肠粘膜渗透性增高,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坏死、出血等炎性病变,并形成许多浅表的溃疡。肠壁受炎性病变的刺激,可引起腹痛及肛门括约肌痉挛,出现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等症状。丙毒素向可被受损的肠粘膜吸收入血液循环,形成毒血症,出现发烧、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预防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特别要管理好粪便、饮食、饮水和消灭苍蝇,以切断痢疾的传播途径;另外,严格管理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集体单位如食堂的主管人员等要做好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可疑患者或带菌者,应当立即隔离和治疗。在细菌性痢疾的高发季节或高发地区,为保护易感人群,可给他们多吃生大蒜或服马齿苋煎剂等药物,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