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一种反射性动作,是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的。直肠及肛门内括交感受副交感神经(盆神经)及交感神经(腹下神经)支配,而肛门外括约肌是横纹肌,受阴部神经支配。
粪便进入直肠后,刺激肠壁上的神经感受器,经过传人神经传到腰骶部的排便反射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想要排便的感觉。排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叉神经抑制,使直肠、肛门内括约肌弛缓,阴部神经抑制,使肛门外括约肌弛缓;同时,膈肌和腹肌收缩,腹压增加,将粪便排出体外。
细菌性痢疾病变主要在大肠,以直肠及乙状结肠部更为严重。由于直肠肠壁和肛门括约肌不断受到炎症的刺激,通过排便反射,使病人总想解大便,同时伴有隆胀感一天数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排出粘液脓血便,有时只有想解大便的急迫成觉而无大便排出,此种现象在临床上称为里急后重。
临床常见的肠炎病变主要在小肠,虽然也由于炎症的刺激引起肠液分泌的增加和吸收机能的障碍而有腹泻,但因该病变未施放到直肠,所以会有里急后重的成觉。若肠炎的病变在结肠和直肠,虽然不是细菌性痢疾,也可出现里急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