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最好发生于回盲部肠管,其次为升结肠,这与该部位肠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生理情况下,肠内容物经过回盲部以前在回肠末端停留的时间较长,同时结肠近段有逆蠕动,使肠内容物停留时间更久,以至使含结核杆菌的肠内容物和回盲部粘膜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结核杆菌的侵袭。另外,回盲部肠管淋巴组织丰富而结核病的特点是首先使犯淋巴组织,因此回盲部成为肠结核病变的好发部位。
肠结核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上述部位肠粘膜发生溃疡(结核性溃疡)或增殖性炎症,成为对肠管的持续性刺激。小肠的运动(蠕动)受交感精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肠内慢性病变的存在使刺激持续不断地传入大脑皮质,使大脑皮质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使肠管运动增强、水分吸收减少而发生腹泻。迷走神经中枢兴奋过久,可引起负诱导,转为抑制,于是肠管肌肉由痉挛转为弛缓,蠕动减弱,产生弛缓性便秘。干燥坚硬的粪块,刺激肠管,又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于是重新引起腹泻,这样就造成肠结核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虽然这种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是肠结核的临床特点之一,但在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腹泻也可出现类似情况,因此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表现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