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日所说的鼻,常常是指外鼻说的。解剖上所说的鼻还包括位于外鼻后方、口腔上方的一个腔,称鼻腔以及与鼻腔相通的鼻蜜(包括额蜜、上领蜜、筛蜜和蝶蜜)。
外鼻呈锥形。上方叫鼻根,下方有鼻尖,其两侧为鼻翼,两翼与鼻柱共同围成左,右鼻前孔。近鼻根处皮肤薄而松动,近下端及鼻翼处皮肤厚,其中含很多皮脂腺和汗腺,并与深层组织粘连紧密,是痤疮和疖的好发部位。由于组织紧密,炎症可迅速压迫神经而威剧疼。此区血运丰富,其静脉与颅内静脉相通,因此,这个部位长疖时,忌用手挤压疖肿,以致引起危险的颅内感染。
将脸部上仰并扩大鼻前孔,向内观察,可见鼻柱向上延续达颅底,构成一块隔障,称鼻中隔,把鼻腔分成左、右二腔。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外被鼻黏膜。
在鼻腔入口处,由鼻翼围绕的空间,称鼻前庭。其内面有鼻毛和皮脂腺。如皮脂腺阻塞或用手抠鼻子损伤鼻黏膜而造成细菌使人,即可发生感染,有时形成鼻疖,因此部组织也很紧密,生疖后疼痛比较剧烈,因此用手抠鼻子的习惯是不卫生的。
鼻前庭的后上方为固有鼻腔。上方借薄骨板与颅腔分隔,下方借硬腭与口腔相邻,内壁是鼻中隔,外壁很不规则,是由许多块骨组成。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鼻腔作一矢状切面(沿鼻中隔作一切面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面),在外侧壁上可见到形状好像三条小船的突起,自上而下并排贴附在壁上。位于上方最小的突起叫上鼻甲,中间的叫中鼻甲,下方的最大叫下鼻甲。每个鼻甲的下方有一条细窄的空间,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如把中鼻甲掀起,在侧壁上有一沟,称牛月裂孔,其后为筛骨泡。牛月裂孔的前方有额变的开口和前,中筛变的开口,在额窗口的后方有上颌资的开口。
由于额变、前、中组筛密和上颔货都开口于中鼻道,当中鼻道充血,水肿时就可阻塞各资口。鼻窦发炎时,鼻变的炎性分泌物流经下鼻甲,可刺激其粘膜使之肿胀,因此,下鼻甲肿胀常为鼻资炎的指征。筛簧后部开口于上鼻道。下鼻道前方有鼻泪管的开口,哭泣时,鼻涕增多,是因泪液经鼻泪管进入下鼻道的结果。
鼻腔的粘膜与鼻资、鼻泪管、咽以及咽鼓管的粘膜相连续。鼻粘膜可分两部分:位于上鼻甲和上鼻甲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粘膜呈黄红色,为嗅神经分布区,有嗅觉功能为嗅部;其余部分粘膜为呼吸部,呈粉红色。呼吸部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运动方向向后,便于鼻腔分泌物排至鼻咽部。粘膜内含有大量腺体和杯状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还具有丰富的静脉血管构成海绵状组织,而在鼻中隔前下部和下鼻甲最丰富。这种组织具有灵敏的舒缩性,所以在急慢性鼻腔炎症时,因鼻粘膜充血、肿胀,可以阻塞鼻腔而发生鼻塞,局部应用一些收缩血管的药物,如鼻眼浮或麻黄碱等,可使鼻子暂时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