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胃肠道分泌液量很大,总量每天约8~10升,其中的成分主要是水与电解质。分泌液中绝大部分水与电解质重新被吸收,仅100~150毫升水从大便中排出;肠梗阻发生以后,肠道的吸收功能减弱或消失,分泌功能增强,胃肠道的内容物不能顺利地通过,给机体造成严重后果。由于梗阻部位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完全一样。幽门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除含大量胃酸外,还含大量钾,因此引起脱水及代谢性碱中毒,同时伴有低钾血症,高位肠梗阻时,吐出物既有酸性胃液,又有碱性肠液、胰液及胆汁,因此只引起等渗性脱水,酸碱平衡的紊乱不显著;低位性肠梗阻时,由于碳酸氢钠大量丢失,因此脱水同时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肠梗阻时,肠管由于食物、消化液以及食物发酵、腐败、分解产物的作用而受到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大量增加,吸收功能及运动功能减弱,以致大量消化液贮存于肠腔,肠管过度扩张,其结果:
1、由于严重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可以发生休克。
2、肠管过度扩张,可反射地引起心跳减慢及血压下降。由于腹压升高,膈肌上升,可引起肺活量减小,呼吸浅促。
3、如果梗阻继续存在,则肠管更形扩张,肠壁变薄,肠粘膜绒毛缩短,出现肠壁水肿及血液循环障碍,并有间质出血及黏膜糜烂。此时,肠内容物(如腐败、发酵分解产物及细菌毒素等)可以透过肠壁进入腹腔,进而被吸收入体内,引起机体中毒。在低位肠梗阻时,中毒现象十分明显。
了解单纯性肠梗阻时体内所出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治疗上,一方面要消除病因,解除梗阻;另一方面则要注意肠梗阻发生后对机体的严重影响,纠正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