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所以会出现黄疸,主要因素有二,一个是肝炎病毒侵袭肝组织,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肝机能减退,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降低,而使胆红素滞留在血液内,另一个是发炎的肝组织和肿胀的肝细胞压迫肝内胆小管或胆小管并有胆栓形成,使胆小管梗阻我破裂,胆汁向胆管内的排泄受阻而向血液内反流,因而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超过2毫克%以上时,就可引起巩膜、皮肤、粘膜发黄,形成黄疸。
任何一种病毒性肝炎(甲型或乙型肝炎)在临床表现上都可以有黄疸出现,但也可以不发生黄疸。黄疸出现与否,一方面与感染病毒量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与人体内在因素,即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如果成染病毒量大且人体抵抗力较差,就易得黄疸型肝炎,如果感染病毒量小且人体抵抗力较强,就可得无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无黄疸型较多,可能与被检染者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肝炎病毒,受到过轻度的取染有关。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只是感染程度和肝脏受损轻重不同,可有以下几点根据:
1、黄疸型与无黄疸型都是同时同地出现,在流行的一定时间内,二者是平行出现的。
2、临床上两型的症状、体征类似,只是无黄疸型的实验室诊断阳性率低,阳性强度弱。
3、在不良条件下,如过度疲劳或合并其他取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无黄疸型可以转变成黄疸型。
4、病理上两型都是肝细胞的退行变性改变,但无黄疸型肝细胞坏死程度轻。
5、对肝炎具有一定免疫力的人,如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在病毒性肝炎流行时接受过一些隐性成染,这些人发病多无黄疸。
应该指出,近年来无黄疸型肝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地区无黄疸型肝炎往往多于黄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