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的蒸发散热,通常由两种不同的出汗方式来实现:
1、不知觉发汗;也叫不显汗,不是汗腺分泌的汗,而是一种从皮肤角质层渗出来的水分。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中(29°C以下),人体安静时的皮肤水分蒸发,主要是出这种汗,正常人在一天丙的不知觉发汗,约有600~700毫升。
2、知觉发汗:也叫明显汗,即由汗腺分泌的汗液。汗腺由交成种经支配,当环境温度升到28~30°C以上时,就会反射性地出汗,而在外界气温超过皮肤温度,达到34.5℃以上时,一般的物理散热都失效,唯一靠这种出汗散热。另外,当情绪激动而交成神经中枢兴奋的时候,也会引起发汗,这后一种发汗叫精种性发汗(俗话叫发净汗),以区别前一种的温热性发汗。
汗液中98~99%是水分,其余固体物中以氯化钠最多,约为0.3~0.4克%,此外还有少量的尿素和其他物质,故发汗除了散热以外,还有排泄作用。尿毒症的病人,皮肤排泄尿素增多,甚至可出现“尿霜”。
为什么出汗就能散热呢?根据物理学方法测定,每1克水蒸发变为水蒸汽时,约带走580卡的热(卡是热量单位,1卡热是指1克水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汗里绝大部分是水,所以汗液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出汗蒸发,是人体处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对高热病人施行酒精擦浴,也是利用这种蒸发散热的原理。
在医疗实践中,通过发汗散热降低体温(如服用解热药),不仅是临床一般常用的处理手段,也是中医久已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如中医“汗法”就是通过发汗解表,达到发散风寒,驱除表邪的目的。当然,中医解表药的作用绝不限于发汗散热,降低体温,而可能还有调理体内其他机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的作用。
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任何阻止汗液蒸发的因素,都可使体温升高。以往我国北方有的地区过分地注意产妇的保温,即使在夏天也穿厚衣,盖棉被,门窗紧关,甚至烧火炕,很容易发生中暑。我们应该加强卫生宣传,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习惯,防止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