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会出汗,组织发炎时血管扩张。显然,出汗、血管扩张是人体组织受到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反应。生理学上,把那些能使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叫做刺激。此外,象光照眼睛使瞳孔缩小,进食引起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异物进入呼吸道时产生咳嗽,致病菌使人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等等,这些实例举不胜举。可以说,人体所有的机能活动(包括生理的和病理的),都是受体内外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般把人体组织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特性,叫做兴奋性(或应激性)。下面分别讨论刺激和兴奋性的特征。
组织能接受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有物理的(如机械的,温度的、电的、光的、声的)和化学的(如酸碱、细菌毒素、药物),等等。每种刺激,都具备以下三种特征:
(1)强度:任何刺激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反应。太弱的刺激固然不能引起反应;而刺激超过一定的强度,组织的反应反可减弱,甚至消失,如创伤性休克时,因为刺激过强,使中枢种经由兴奋转入了抑制。
(2)强度变率:刺激强度在时间上的改变速度,也影响反应的产生,刺激强度的变化(增强或减弱)愈快,刺激作用愈大,愈容易引起反应。中医针刺穴位治疗疾病时,手法的轻重,可能就是通过调整强度变率,对穴位施加刺激。
(3)时间:刺激必须有一定的作用时间,才能引起组织反应。不然,虽刺激强度很高,但作用时间太短,也不能引起反应。“两快一慢”注射法,就是由于进针、拔针速度很快,缩短了刺激时间,注射药物的速度很慢,延缓了强度变率,因而减弱甚至消除了注射时的疼痛刺激。
兴奋性的维持是以组织内进行的新陈代谢为基础的,一般说,新陈代谢增高时,兴奋性增高,新陈代谢降低时,兴奋性也减低。不同的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也是不同的。例如,种经组织的代谢率较高,它的兴奋性也比肌肉和腺体组织的兴奋性为高。种经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受内环境中酸碱度的影响。概括地说,内环境偏于碱性时,兴奋性增高,偏于酸性时,兴奋性减低。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刺激能不能引起组织反应或反应强弱,决定于组织的兴奋性和刺激两个因素,其中,组织的兴奋性是内因,是主要方面,没有兴奋性的组织,任何刺激也是不能引起反应的。
src="/uploads/allimg/210902/1-210Z2210G5163.jpg"style="width:503px;height:324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