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石兰,飞刀剑。
【来源】为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石韦或庐山石韦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1、石韦为附生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细长而横走,被覆很密的鳞片,鳞片茶褐色,狭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盾状,边缘不整齐,颜色较中部浅。叶远生,相距1~2厘米;叶柄深棕色,质坚硬,长2~10厘米,初被星状毛,老则脱净,基部有关节,密被鳞片;叶片革质,很厚,披针形、舌形或狭披针形,偶有长圆形或近椭圆形,长6~2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多少下延,边全缘而略反卷,上面疏被星状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棕色星状毛;叶脉深棕色,在下面凸起,上面微压入,侧脉纤细,平行且斜展,末端直达叶缘,横脉结成方形网眼,内藏单一或分叉的小脉。抱子囊群满布叶片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侧脉间排成不整齐的4~5行,很密,初被星状毛,无囊群盖,孢子囊有长柄;孢子两面型,透明,常淡黄色。
附生于树干上和岩石上。分布于广东省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日本、越南亦有分布。
2、庐山石韦,为附生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横走,密被鳞片,鳞片锈色,披针形,边缘有小锯齿。叶近簇生,叶柄长18~30厘米;粗壮,被星状毛;叶片厚革质,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5~30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至圆形,不下延,两侧不对称,均呈耳状,上面有斑点,初被星状毛,下面被星芒状鳞毛,芒短而阔;中脉和侧脉均稍明显;孢子囊群小,无盖,散布于叶的下表面。
常生于林山岩石上或老树树干上。分布于广东省北部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药材】
产地:石韦产于广东省各地。庐山石韦产于乳源、乐昌等县。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拔取全草,除净根茎杂质,扎成小把,晒干。
性状:(1)石韦:叶片皱缩卷曲,边缘反卷,展平后呈披针形、狭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对称,渐狭,略下延,全缘,革质。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背密布红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和星状毛,主脉明显,侧脉隐约可见。叶柄长2~10厘米,棕色,略呈方棱状而具浅沟纹。质硬而脆。气无,味淡。
(2)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顶端渐狭尖,基部耳状编斜不对称,长10~25厘米,宽3~5厘米,全缘,坚革质。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叶背密被灰棕色星状毛,部分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孢子囊群。叶柄长10~20厘米,四棱形有纵沟纹。气微,味微苦涩。
质量要求: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竹篓装载或捆压成件,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药理】
镇咳、祛痰作用:石韦水煎浓缩液、提取物和异芒果甙均有镇咳及祛痰作用,病人经临床治疗后,大单核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庐山石韦煎剂口服,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给实验性慢性气管炎的大鼠口服提取液能使大鼠气管内的浆液腺、粘液腺泡的体积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在小支气管内减少尤为显著,此与临床患者痰液变化一致。
抑菌作用:石韦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石韦对因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石韦提取物对流感杆菌的抗菌作用极弱,但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局部细胞的吞噬功能。
【炮制】拣除杂质,除去须根,用清水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医疗用途】
性味:苦、甘,微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石韦的功效与作用: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热淋,石淋,血淋,水肿,肺热咳喘,血热,蛆血,吐血,崩漏;近有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与用量:6~9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