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地耳草、黄花草、雀舌草、禾霞气。
【来源】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田基黄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田基黄为一年生纤细小草本,高10~30厘米;茎常有四棱,无毛。叶对生,无柄,基部稍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宽1.5~6毫米,顶端钝,基部近心形,全缘,两面均无毛,叶背有稀疏的小黑点,有基出脉5条。花期几全年;聚伞花序生于小枝顶端,疏生;花黄色,直径约6毫米,花梗纤细,长5~10毫米;萼5片,线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花瓣5片,倒卵状长椭圆形,约与花萼等长;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子房卵形至椭圆形,长约2毫米,花柱3枚,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成熟时开裂。
喜生于田埂上和原野、沟边较潮湿处。分布于广东省各地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药材】
产地:广东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夏、秋季开花时采收。拔取全株,抖净泥沙,晒干。
性状:全草长10~30厘米。根细小,如须状。茎纤细,略呈四棱柱形,常数枝并生,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黄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至宽卵形,长5~8毫米,宽2~5毫米,全缘,先端钝,基部钝圆而稍抱茎,近无柄。花序顶生,多已脱落,常见花萼残留,棕黄色。气微,味微苦。
质量要求:以黄绿色、带花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药理】
消炎解毒作用:本品对急性黄疸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迁延性和慢性肝炎等疾患,均有较显著疗效。用药后肝功能、自觉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
抑菌作用:田基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牛型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猪霍乱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兴奋平滑肌作用:对离体兔肠,田基黄流浸膏低浓度可见节律性收缩增强,高浓度出现痉挛性收缩。
对心血管作用:对蟾蜍心脏,低浓度时先兴奋后抑制,高浓度则出现心肌纤维性颤动而致心跳停止。对狗血压稍有下降。
【炮制】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医疗用途】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瘀。用于湿热黄疸,肠痈,目赤肿痛,热毒疮肿;近有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乳腺炎,肺脓肿。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积瘀肿痛,毒蛇咬伤,带状疱疹。
田基黄的功效与作用:30~60克(鲜品加倍),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注:
1、陈新谦等的《新编药物学》报道:以田基黄为原料制成的田基黄注射液,用于肝炎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效果较显著。
2、《广东中草药》说:用田基黄治阑尾炎最好与白花蛇舌草同用,鲜用量可增大到90~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