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那将会使人感到枯燥和乏味。音乐和医学,二者关系密切。几乎可以说,音乐能够起到连药物和语言也不能达到的效果。 研究发现,人体的大脑内可能存在一个独立的音乐语言中心。瑞士有一位曾患脑溢血的流行音乐家,病后既不能写字,又不能说话。但是,他的音乐才能仍完好无损,照常演奏,读乐谱,学新歌。
每一个人,最先接触的就是声音。孩子在未降临人世前,日日夜夜都在倾听母亲的心跳声和胃肠蠕动声。而见到事物,却要在出生以后的若干时间方能逐步实现。母亲的心跳1频率(72次/分),相当于中等速度的抒情歌曲节律。婴儿听到这种歌声,就象在母亲怀里一样感到亲切安全。母亲唱的摇篮曲,最易使婴儿安静和入睡。但请注意,不能忽视两个问题,一是并不是任何音乐都对人体有益无害。二是人类的生活不能完全离开噪音。下雨时,尤以微风细雨,能使人睡眠更香甜。然而,雨声也是噪音。实践表明,绝对安静时,人体也难以忍受和适应。比如,室内音响等于零分贝,能使人血压降低、白血球减少、忧郁和失眠。风声,马达声、谈话声、脚步声、音乐声……人人都得享受,并且都得参与这一大合唱。
有人做过研究,证实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均可透过母体子宫作用于胎儿。低频率的声音,对胎儿有益,高频的噪音对胎儿有害,为此,欲进行音乐胎教时,务必对胎教音乐慎加选择。有必要指出,胎教并不是能使孩子都变成天才,而是使孩子能发育得更好而已。给胎儿听音乐,只是胎教的一种,并非全部。我们认为,不一定都要放录音带或唱片给胎儿听。对胎儿进行胎教还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如给胎儿说话,给胎儿唱歌,抚摸胎儿等。看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孕妇有个良好的妊娠环境,心情总是沉浸在欢快之中,我们赞同耶胡迪·梅纽因的观点,放唱片或录音带太复杂了一点,不能代替母亲声音的自然振动。我们认为,做父亲者也应参与胎教,要给未出生的孩子和妻子唱歌,给他们以和谐欢乐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安宁感。丈夫也参加这一活动,妻子的情绪无疑更能安稳。至少她能确认丈夫对她的这次妊娠是赞赏的,对未来孩子是乐于负责的。试想,还有什么更能使未来的母亲更安心的呢。心灵上的支持和爱抚,远比别的更能奏效。胎教,是夫妻俩的事,做父亲者理应参加。况且,父亲的声音比母亲的声音频率要低,更合适。如果意欲采用胎教音乐录音带的话,那最好选择低频、单纯、清晰和节奏明朗的音乐,最理想的是,带有母体的心跳声、胃肠声,使之更具有真实的自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