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养生
当前位置: | 生活养生

心理活力有时更强于身体活力

发表时间:2018-10-23 11:10 | 来源:古中药养生网 | 手机版

心理活力有时更强于身体活力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来说,“健康”这一概念至少需要达到“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的一种总体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体质强壮”。

显然,我们的心理状态不仅仅决定我们的感觉怎样,而且也决定着我们过得是“好”还是“坏”。我们的情绪状态毫无疑问对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曾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一项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性情暴躁、爱发火的男子患中风或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比常人高。这项研究显示,与性格平和的男人相比,容易发脾气的男子患上或加深心室纤维性颤动(室颤)的几率高10%,而室颤能增加患中风的风险。

在生活周围,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心理问题或者社会问题产生的反应就是身体出现病痛。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他所处的环境或是自己身上观察到心理问题能够“对胃部产生影响”,或是一些令人心情不好的事情以身体痉挛或运动器官障碍的方式表现在身体上,或者是很多压力过大的人,其身体会反映出疾病的症状。总之,心理缺乏一定的活力就可能使人致病。

事实上呢?我们仍会发现,心理健康无论是在健康人、病人或者在医务人员中,都被忽视了。这长期以来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与提高医疗效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营养,而忽视饮食时的心理因素作用;人们只知道增强身体活力,而对心理缺乏活力竟视而不见。

临床实践上,很多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时,只重视病毒、感染等因素,而忽视疾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在诊断上只重视物理诊断而忽视心理诊断;在治疗上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治疗。其实,增强身体上的活力与增强心理上的活力是同等重要的,而且有时心理活力更强于身体活力。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个人的心理处于健康的活力状态,会使人有安全感,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对现实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与其融洽相处;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客观世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

无疑,心理健康对人们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的作用,面对五彩缤纷的人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能适应内外环境。但是,一个人的生理是否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些反应的症状来发现它,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容易确定,这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加强心理活力。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充分重视心理活力与保健,要培养对挫折与逆境的耐受力,能平稳的度过环境的变故,实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

养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