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不同性状也是身体疾病的反映。
大便清稀,可见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如同时有黏液、脓血则应考虑急性肠炎。
大便带脓血、黏液,则以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为多见。
大便呈血水或洗肉水样,可能为嗜盐杆菌感染或急性坏死性肠炎等。
大便呈米泔水样,常见于霍乱或副霍乱。
大便内含有大量脂肪及泡沫,多气而臭为胰腺疾病或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若大便呈糊状,一般为功能性腹泻所引起。
另外注意大便的次数也很重要。正常粪便量的多少和食物有关,进食肉类及蛋白质者量较少,素食者量较多。次数过多或过少都是疾病的表现。
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杂有脓血、黏液者,常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腹泻常见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某些食物中毒、急性传染病、肠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胃肠激素分泌增加,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此外,饮食不当、着凉等引起的消化不良,均可产生暂时性的腹泻。
根据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可以进行自我鉴别,初步了解腹泻的病因。
腹泻伴有腹部肿块,多见于结肠癌和增殖型肠结核等,腹泻伴随里急后重,一般来说病变在乙状结肠下段或直肠,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癌等。
腹泻伴随发热,多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
如果起病急,病程短,腹泻次数多,一般为急性腹泻,病程较长,腹泻次数较少,多为慢性腹泻。
腹泻伴随脐周围绞痛,多为嗜盐杆菌食物中毒。
左下腹疼痛,多为细菌性痢疾。
右下腹疼痛,多为阿米巴性痢疾和肠结核,中上腹部疼痛,多为肠胃炎。
腹泻后绞痛不缓解者,多为痢疾,腹泻后腹痛能缓解者,多为肠炎、肠结核。
如果腹泻伴随呕吐、腹痛,常见于食物中毒或肠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便秘。正常成人每1~2天就应该大便1次,如果2~3天以上仍不大便,粪便干燥,坚硬,不易解出,称为便秘。诊断便秘并不难,但确定便秘的原因则比较复杂。首要的是分清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可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检查。从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着手,试一段时间如有效果,可以基本确定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性别、是否有过腹泻、肠本身是否有过疾病、腹部是否有肿块等来考虑,可依此初步诊断是否为器质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常见的原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食品中缺少 水分及粗纤维,生活无规律,缺少一定的活动量,肠蠕动减弱,致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某些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也可引起便秘。
痉挛性结肠性便秘,一般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以致横结肠、降结肠部位产生痉挛而引起便秘。
梗阻性结肠性便秘,是由于肠内或肠外的机械性肠梗阻,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所致。肠内梗阻常见于结肠癌、增殖型肠结核、不完全性肠套叠、肠扭转及结肠狭窄和其它原因所致的肠道梗阻。肠外压迫性梗阻常见于手术后的粘连、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型)、妊娠等。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者,多考虑为肠结核、结肠过敏、结肠肿瘤等。如果便秘伴有消瘦、贫血、粪便偏小呈带状,表现带血丝或鲜血便者,多考虑结肠癌成直肠癌等:
如果便秘伴有偏食,活动过少或无定时排便习惯者,应考虑习惯性便秘。
如果便秘伴有腹痛、腹胀、呕吐或腹部肿块,多考虑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