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大飞扬草。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
别名:大飞杨、脚癣草、大乳汁草、节节草、奶子草、对牙草、夜关门。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茎分枝,有时红褐色,被毛。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至卵形,长1~4cm,宽0.7~1.6cm,先端钝圆,基部圆而偏斜,两面被粗毛,边缘有细锯齿,中央常有1紫色斑。杯状聚伞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每一杯状花序由2~3个雄花和1个雌花组成;花绿色或紫红色;雄花仅具1雄蕊,雌花单生于花盘中央,花柱3,先端2浅裂。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5mm,被伏短柔毛。花果期4~11月。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至台湾。亚洲热带、亚热带国家广布。
主要成分:大飞扬草含黄酮甙、酚类、替亚毒素及其他佛波醇酯类化合物等;茎含卅烷醇、蒲公英赛醇、无羁萜、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卅一烷等;花含没食子酸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