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氏家传方》。
【组成】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姜黄、黄芪蜜炙、白芍药各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除湿。
【蠲痹汤适用的症状】痹证用于风湿痹痛,风湿相搏。症见身体烦疼,项臂痛重,痛无定处,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舌淡,脉弦。
【方解】痹证虽有风寒湿热之不同,而尤以风为偏盛,此风而兼湿,而本则必以荣卫不足周身,而后贼风得以乘之,故治痹以补气血为本。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和营卫,通经络,祛风除湿,使血气流通,而三气自无留驻之处。本方所治之痹为营卫两亏,风寒湿三气乘袭所致。故用黄芪以实表气;辛能散寒,风能胜湿,防风、羌活除湿而祛风,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当归活血润燥;黄芪得防风而功愈速,相畏而相使,羌活驱散风邪,得当归不至燥血;姜黄温经散寒,除风燥湿,行气止痛,可以通经隧之痹,芍药和营活血,可以通脉络之痹,甘草和药性,生姜和营卫。诸药合用,补而不滞,行而不泄,共成营卫兼顾,祛风除湿之功,用于治疗营卫两亏,风寒湿邪侵袭,以风邪为主的痹证,尤适于病情较轻而浅,痹痛偏于项、背、肘者,实为治痹祖方。
【蠲痹汤临床应用】1.肩周炎用于风寒痹证,表现有肩部酸胀疼痛,活动不利,甚则举动维艰,手不能够头,遇风寒、气候转凉或阴雨加重,舌淡苔白或微腻,脉濡。
2.颈椎病用于风寒痹证,表现有颈项酸痛,转动不利,劳累、受寒及颈项活动过度时加重,伴眩晕、耳鸣、甚则偏头痛,站立不稳,或手臂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弦。
3.臂丛神经炎用于风寒阻络证,表现有手臂酸胀不适,肌肤麻木不仁,活动欠利,劳累时加重,甚则手指活动受限,舌淡或黯,苔薄白,脉细弦。
4.书写痉挛症用于风寒痹阻证,表现有单侧或双侧手指、腕、臂无力,酸麻胀痛,缓慢性进展性书写颤抖,书写无力或中断,或持笔困难,神疲紧张,舌淡苔白,脉细弦。
5.尿酸性肾病用于脾肾气虚兼瘀湿内阻证,表现有神疲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纳呆,大便不实或下肢水肿,舌淡或瘀紫,苔薄白腻,脉濡或沉细;气阴两虚兼瘀热内蕴证,表现有头晕乏力,腰酸,口苦咽干,关节疼痛,小便色黄,大便不爽,舌红或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或细弦。
6.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用于气滞络阻证,表现有局部疼痛,张口受限,开口及咀嚼时尤甚,关节弹响,张闭口时均可发生,伴头痛,耳鸣或耳聋,舌淡或黯,苔薄,脉弦细。
7.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用于络脉瘀阻证,表现有一侧肩背部酸痛,沉重不适,痛处固定不移,上肢活动不利或麻木,舌淡黯,苔薄白,脉濡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