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薄荷(不见火)24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清茶调下。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比例酌减。
【功用】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散适用的症状】头痛用于风邪外袭证,偏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风邪袭表,邪正相争,故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脉浮等症。若风邪稽留不解,则头痛久而不愈者,其痛或偏或正,或牵引眉棱骨,休作无时。治宜散风邪,止头痛。方中川芎性味辛温,用量较重,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并为“诸经头痛之要药”,为君药。薄荷、荆芥轻而上行,疏风止痛,并可清利头目,为臣药。羌活、白芷均能疏风止痛;细辛散寒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均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以清茶调下,取其苦凉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注意事项】本方不宜治疗气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
【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1.偏头痛用于风邪外袭,气血凝滞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可缓解,但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2.枕大神经痛用于风寒痹阻,气血凝滞证,症见后枕部与枕部掣痛、跳痛或针刺样痛,向头顶部放射,遇风加剧,头痛喜裹,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3.鼻窦炎用于风邪袭肺证,症见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虚眩不已等。
4.颈椎病用于感受外邪,气血凝滞证,症见颈部酸痛,甚或上臂麻木发胀,受寒加重,活动受限,或伴头痛、头晕、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5.化脓性扁桃体炎用于热毒壅盛证,症见突发咽喉肿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表面布满脓苔,口腔内有腥臭分泌物,不能饮食,小便黄赤,大便难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6.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于外受风邪,气血瘀滞证,症见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歪曲平坦,口角下垂,鼓腮、吹哨等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浮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