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别:内科。
病例名称:咳嗽。
适应症:夏暑季节发作之脾虚痰盛的过敏性、外源性因素为主的哮喘、支气管炎。
处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炙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黄芩各9克,清半夏、白芍、苏子、莱菔子各12克,细辛3克,丹参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取上药经清水浸泡20分钟后煎煮2次,取药液400~500毫升,分2~3次温服,日1剂,6剂为1疗程。咽干痰少咳痰清稀者,桂枝改为6克。
方源:陶凯,等.小青龙汤夏用治疗喘哮39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1):43。

[组成] 麻黄12克, 桂枝 4克,炙甘草5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生石膏12克。 [用法] 上七味,以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再下余药,煮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

处方来源:明《摄生众妙方》大活络丹方加减。 组成:蕲蛇、乌梢蛇、 威灵仙 、全蝎、龟板、竹节香附、草乌、 天麻 、 何首乌 、 麻黄 、 贯众 、 藿香 、 甘草 、 熟大黄 、 沉香 、官桂、

柴胡疏肝散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克,香附5克,枳壳5克,陈皮6克,川芎5 克,白芍5克, 甘草 3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 【功用】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

来源:《阎氏 小儿 方论》。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黑 附子 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糊丸,9克糊为10丸。每次 服1丸,水化开,煎煮至剩七成水,食前热

肠结核最好发生于回盲部肠管,其次为升结肠,这与该部位肠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生理情况下,肠内容物经过回盲部以前在回肠末端停留的时间较长,同时结肠近段有逆蠕动,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