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丁公藤,又名包公滕、麻辣仔藤、斑鱼烈。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茎藤。广东、广西地方药。冯了性药酒中即有本品,用于治风湿,丁公藤之名,始见于《南史》。
【原植物】(1)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 高大木质藤本,长约12m;小枝干后黄褐色,明显有棱,不被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长卵形,长6.5~9cm,宽2.5~4cm,全缘、顶端钝圆.两面无毛。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序梗及花萼均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弯片5;花冠白色,5裂,边缘浅波状;雌蕊5,不等长,花丝之间有鳞片;子房圆柱形,柱头圆锥形。浆果卵状椭圆形,长1.4cm。生于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常攀缓于树上。分布广东中部及沿海岛屿。
(2)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 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有细棱。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骤然渐尖。花冠裂片边缘啮蚀状、浆果球形。生于海拔250~1200m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于乔木上。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至东部,广东。
【采收加工】茎燥全年可采,洗净,切成段,晒干。
【中药材】丁公藤Caulis Erycibes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亦产。
【性状鉴别】本品为斜切的段或不规则块片,粗细不一,直径通常为1~4cm。残留的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淡棕褐色,皮孔点状或是疣状,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中央部位有髓或不明显。气微,味淡。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蒸至透心,干燥。
【功效与作用】味辛,性温,有毒。功效: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
(1)风寒湿痹,四肢关节疼痛及腰腿痛。
(2)四肢麻痹,半身不遂。
(3)跌打瘀肿疼痛。
(4)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亦可配制药酒内服并局部外涂。
【使用注意】丁公藤既有一定毒性,又有强烈发汗作用,故孕妇忌内服和腹部外用;体质虚弱易汗多汗的患者慎服。中毒时,出现四肢麻痹、汗出不止等症状,除按一般中毒原则处理外,同时可用大剂量甘草煎汤加蜜糖调服,并用温水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