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果肉汁和果壳。其根皮,胚乳亦做药用。
原植物:植株高大,乔木状,高15~30m。茎粗壮,直立,不分枝,有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叶片羽状全裂;外向折叠,革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序腋生,多分枝;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花瓣3,卵状长圆形,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果卵球状或近球形,顶端微具_三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基部有3孔,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胚和汁液。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气温较高的沿河及溪谷两岸,在我国栽培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区。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采集,随时取肉汁及果壳。根皮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味甘,性温。肉汁:有补虚,生津,利尿,杀虫的功能。果壳:益气,祛风,利湿止痒的功能。根皮:有止血、止痛的功能。
主治用法:肉汁用于心脏性水肿,口干烦渴,杀姜片虫;果壳外用于体癣,脚癣。根皮用于止血,止痛。用量,椰汁或椰肉均适量。 根外用适量。
应用:1.心脏性水肿:椰子汁适量口服。服后尿量增多,体重逆减,尿钠排出量增加。
2.姜片虫:成人于早晨空腹口服半个至1个椰子,先饮汁,后吃椰肉,3小时后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