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处方用名】垂盆草、狗压半支莲、白蜈蚣。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干燥或新鲜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酸,凉。归心、肝、胆、小肠经。
【药性特点】垂盆草为甘寒清利之品,清热解毒兼利湿热,常用于治痈肿、蛇伤、烫伤及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4)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烫火伤等,单用鲜品,洗净捣烂取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局部外敷。
(5)咽喉肿痛,口疮,垂盆草取汁含漱。
【现代应用】
(1)肝炎,用垂盆草片(每片含垂盆草浸膏0.32g)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2)结膜溃疡,用垂盆草注射液1ml行结膜下注射。
(3)蜂窝织炎、乳腺炎,垂盆草60~120g。洗净捣烂加面粉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4)静脉炎、肌肉局部热痛,将垂盆草洗净捣烂,加乙醇调敷患处,绷带固定,干后更换。
(5)阑尾炎,鲜垂盆草30~60g。配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适量。水煎服。
(6)毒蛇咬伤、水火烫伤,鲜品适量,洗净捣汁服,并以汁外涂。
【用法与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垂盆草含垂盆草甙、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二氢异石榴皮碱、β-谷甾醇、甘露醇、氨基酸、糖类、黄酮类等。
垂盆草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及坏死有一定保护作用,能使其转氨酶升高、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为轻;所含氨基酸对减轻肝细胞气球样变及坏死有一定作用;垂盆草制剂对小鼠肝细胞内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垂盆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垂盆草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显著减少脾中抗羊红细胞的空斑形成细胞数,使外周血中中性白细胞的比例增加,胸腺细胞减少,骨髓中T细胞的比例上升。
内容出处:《临床常用中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