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6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根据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可分为超常、一般、落后,前者与后者在人群中占少数,一般者占绝大多数。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用智力测验来测量,一般说来,智商低于60,属于智力落后。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智力是否正常最简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与同年龄的大多数人智力发展水平相比较;二是能否基本适应生活、学习与工作。如果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比同年龄大多数人落后得多,就应进一步诊断智力是否正常。同样,一个人不能适应生活、学习与工作,也应进一步明确智力是否正常。
(2)情绪健康: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心情愉快表明人的身心活动和谐与满意,处于一种积极的健康状态。如果经常愁眉不展,灰心绝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3)意志健康: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与自觉性相反的是盲目性。果断性是指能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经常性的盲目性和优柔寡断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意志顽强性和意志自制力也是意志健康的表现。意志顽强性是指能够长时间专注和控制行动去符合既定目的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意志特征,而意志薄弱则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意志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语言与行动。自制力的表现一方面是在该行动的时候,善于促使自己坚定地执行决定,又善于在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有效地克制自己。如果一个人经常在行动中不能控制自己。经常表现出冲动行为,也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行为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意识与行为是一致的,言与行是一致的,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是一致的,他的行为有条不紊,做起事来按部就班。心理不健康的人的行为是矛盾的、分裂的,做事有头无尾,思想混乱,语无伦次,言行不一,思想经常矛盾,处理事情毫无秩序。
(5)人际关系适应: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一个必不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结成各种关系,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亲戚关系、上下级关系、个人与集体和国家的关系等等。一个人如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具有了正常的心理适应。当一个人对人际关系心理反应与过去比较有明显变化,而且与一般人的心理反应又有很大偏离,应该引起注意,考虑是否出现了人间关系的心理失调。当一个人渐渐疏远了亲友,喜欢独处,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心理失调。
(6)反应适度:人的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人反应敏捷,有人反应迟缓,但这种差别是有一定限度的。反应敏捷决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也并不是不反应。如果一个人听见叩门声就吓得心惊肉跳,被蚊咬了一口就大喊大叫,即属于异常过敏的行为反应,是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经常对各种刺激若无其事、对重大刺激也无动于衷,则属于异常迟钝的行为反应,也是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就可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若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几个方面出现偏异,就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