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但较频繁,自己往往不能控制的一种病症。如果偶然发作,大多数症状轻微,能够自行痊愈。但如果连续不断的呃逆,就需要吃药才能慢慢的平息下来。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或者在手术以后,或者是服了某些药物过量(如服了使君子过量),都可出现呃逆这种症状。顽固性呃逆可持续几天、十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不能控制。
中医认为呃逆的病因病机为:①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寒凉蕴蓄中焦,胃阳被遏,或过食辛热炙博,燥热内盛,阳明腑实,气不顺行,均可导致呃逆。②情怀不畅,气郁化火,肝火犯胃,或痰滞郁久化热,也可引起胃气不降,上逆而成本病。③劳累太过,耗伤中气,或年高体弱,久病久病,以致脾胃阳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或热病伤津,及汗吐下太过,耗损胃液,虚火上逆,均可发生呃逆。
中医历来把呃逆分为“胃中寒冷”、“胃火上逆”、“脾肾阳虚”、“胃阴不足”,四个类型。
属于“胃中寒冷”的呃逆,表现为呃声沉缓有力,胃里不舒服,遇热则呃逆减轻,遇寒则呃逆加重,舌苔白润,脉象迟缓。这种情况,用丁香散治疗效果较好。处方:丁香6克,柿蒂10克,良姜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属于“胃火上逆”的呃逆,表现为呃声洪亮,冲口而出,口臭,口渴,心烦,小便短赤,大便难,舌苔黄,脉象滑数。这种情况,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处方:竹叶10克,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粳米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属于“脾肾阳虚”的呃逆,表现为呃声低弱,上气不接下气,面色苍白,手足不温,疲倦,食纳减少,腰膝无力,舌质淡,脉沉细。这种情况,用旋覆代赭石汤治疗较为合适。处方: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2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属于“胃阴不足”的呃逆,表现为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渴不安,舌质红绛,脉细数。这种情况,用益胃汤治疗较为适宜。处方:沙参15~20克,麦冬15克,生地12克,玉竹12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还有一些顽固性呃逆,反复发作已有好几年,用上面的方剂治疗,仍然容易复发。这种情况,属于“久病多瘀”,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往往能奏效。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芍20克,柴胡12克,枳实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手术后顽固性呃逆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考虑用下面的方剂治疗。处方:附片(先熬一小时)10克,葛根10克,白蔻10克,旋覆花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丁香6克,积实6克,甘草6克,炮姜三片。水煎服,每日一剂。
有的呃逆不分昼夜,影响谈话和睡眠,同时还有腹胀、面色苍黄、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湿重”的表现。用平胃散加味治疗,疗效较好。处方:厚朴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10克,丁香6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茵陈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有的呃逆,用针灸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主穴:天突。
配穴:内关、足三里、太冲。
方法:天突进针二寸。配穴任选一个,得气后,接6。26治疗机,或不断催针,保持良好得气。
用指压穴位治疗呃逆,也有一定疗效。取穴:眉棱骨下眼窝之上(即攒竹穴稍下处),左右共二穴。按压此穴时患者有显著的疼痛感。操作:医生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患者有一般<
特殊感觉传至胸内,呃逆即可消失。如呃逆消失较慢,可加大按压力量和延长按压时间。
治疗呃逆的单方验方:
①韭菜子研末,开水吞服,每次服10~15克,一天服二次。没有不良反应。
②灯草烧灰,开水冲服,每次服6克,一天服二次。本方对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疗效。
③黄杨木30克,水煎服。不论虚证、实证均适用。
④构树枝(楮树枝),以手指一样粗细的为好,去掉树叶,洗干净,切成片,构树枝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加白糖服,每日一剂。本方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出现的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服2~3剂,呃逆即能中止发作。
⑤黑芝麻、白砂糖各适量。将黑芝麻炒熟,杵碎,拌入白砂糖,每次服数匙。
⑥威灵仙30克,蜂蜜30克。煎水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