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由于不协调的局部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以经产妇,特别是急产后多见。一般于产后1~2天即可出现。腹痛轻者,可逐渐自行消失,不需治疗。重者疼痛多为阵发性,哺乳时疼痛加剧。当产妇感觉疼痛时,子宫变硬,恶露增加。产后宫缩痛是由于产后子宫肌肉兴奋性迅速消失,收缩波播散受到限制,形成不协调的局部子宫收缩所致。
中医学称产后宫缩痛“产后腹痛”或“儿枕痛”范畴。多因产时失血过多,气血运行无力,胞脉失养而致,或因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侵入以及产后恶露阻胞所致。
产后宫缩痛是什么症状和表现:
1、气滞血血
主症:产后恶露不尽,下腹坠胀疼痛,哺乳时加重,疼痛时下腹板硬拒按。舌苔脉象:舌色紫暗,脉象细涩。兼症:①少腹阵痛,固定不移;②大便如漆;③多梦失眠。
2、寒凝胞宫
主症:产后腹痛,下血清稀,白带增多舌苔脉象: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兼症:①少腹冷痛,喜暖恶寒;②食少纳呆;③肢寒畏冷;④大便稀薄。小便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