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黏膜、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称直肠脱垂,又称脱肛。
直肠脱垂好发于老年人、儿童和多产妇女。儿童多发于1~3岁之间,成人则多见于身体瘦弱、肌肉松驰者。临床表现为:排便时肠壁自肛门口脱出,轻症仅觉肛门坠胀,脱出后能自行还纳;重者必须用手复位,甚至在咳嗽、喷嚏、行路、劳动时都可脱出,并常有便意,兼下腹胀痛、小便次数增多等。
直肠脱垂属中医学“脱肛”、“截肠”范畴。多由体虚中气不足,或劳力耗气,产育过多,大病久病,气虚下陷而致,也可因湿热下迫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滞而成,故脱肛有虚实之分,前者多为中气下陷,后者多为湿热下迫大肠。
直肠脱垂是什么症状和表现:
1、气虚不升
主症:便后脱肛,颜色苍白,站立行走甚至咳嗽直肠亦脱出。舌苔脉象:舌淡胖大,脉象虚。弱兼症:①畏寒肢冷;②食少便溏,神疲乏力;③内脏下垂。
2、湿热下注
主症:便后脱肛,灼热湿痛,肛门湿秽,少复坠胀。舌苔脉象:舌苔黄腻,脉象滑教。兼症:①溺赤混浊,大便秽臭;②心烦不安,胸脘痞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