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幼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故又名“小儿麻痹症”。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头痛、肢体疼痛与瘫痪。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痿证”、痿疫"、“软脚瘟”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由外感风热暑湿时行疫毒之邪所致,主要病机为疫毒郁结肺胃,流注经络,气滞血瘀,筋脉失养。病位初在肺胃,久及肝肾。病初多属实,后期则虚象渐露,或虚中挟实。
[辨病要点]
1.临床症状:本病地区有流行,具有确切接触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其潜伏期为3~35日,多为5~14天,遇发热患儿有多汗、烦躁不安、嗜睡、头痛、颈背肢体疼痛感觉过敏、咽痛但无明显炎症,应考虑本病。如患儿出现颈背部强直和腓肠肌明显按痛,腱反射由正常或亢进而转为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患者不愿起坐、翻身等,则本病诊断实属可疑。当分布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出现时,诊断基本成立。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血沉增速。
(2)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脑脊液清亮或微混,压力增高,细胞数50~300/mm3或稍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球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后2~3周细胞恢复正常。蛋白质持续时间长,第4~10周恢复。
(3)病毒分离:病程第1周可自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
(4)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抗体,如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助于诊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也有助于诊断。
[辨病处方]
本病的主要分两期,早期治疗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疏风,解表利湿,疏通经络。后期则以扶正为要,补益肝肾,调补气血,强筋健骨。辨病治疗的关键,务在分清邪正虚实之消长,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和证候,分而治之。
[辨病食疗]
1.冬蜜海通草(《中国药物大辞典》)
组成:鲜海通草60g、冬蜜30g。
用法:将上两味药,开水煮炖,适量饮汁。
功用:祛半边风。主治小儿麻痹症。
2.灯盏细辛蛋(《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组成:灯盏细辛6~10g,鸡蛋2个。用法:将灯盏细辛研末,蒸鸡蛋,食之。
功用:活血,舒筋,补虚。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3.梭鱼粥(《中华药膳》)
组成:梭鱼500g左右,大米适量。
用法:取梭鱼肉与大米同煮粥,每日2次,适量调味服食。
功用:健脾补肾,益气通络。可辅治小儿麻痹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