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3克,生地3克,防风(去芦)3克,荆芥3克,蝉蜕3克,知母3克,苦参3克,胡麻3克,苍术3克,牛蒡子3克,石膏3克,甘草(炙)1.5克,木通1.5克。
【用法】水煎,空腹服。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消风散适用的症状】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方解】本方所治各证,是因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透表为君,以祛除在表之风邪;配伍苍术散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更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俱为臣药。由于风邪浸淫血脉,损伤阴血,故配当归、生地、胡麻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并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是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效。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酒、煎炙、鸡、羊、鹅及浓茶、辛辣刺激之品。
【消风散临床应用】1.过敏性紫癜用于皮肤红斑,关节疼痛,局部瘙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脉数。
2.疥疮用于全身起针头大小红色丘疹和水疱,有脓疮、瘙痒,以夜间为甚,有时奇痒无比,影响睡眠,伴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3.湿疹用于多形性皮疹,反复发作,疹出色红,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舌苔黄,脉浮数。
4.玫瑰糠疹用于皮肤出现一红斑并逐渐增大,伴轻度瘙痒。查见斑块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表面附有糠皮样鳞屑。
5.面部扁平疣用于皮肤出现淡褐色高出皮肤的如米粒或芝麻大小的较坚实的疹籽,无痛痒亦不溃烂,舌脉无异常。
6.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多见于青少年,春夏时双眼奇痒,秋冬时缓解,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7.肠易激综合征用于反复发作左下腹及脐周胀痛,痛时欲便,便后痛减,大便每日2至3次,质稀,有大量黏液,每食生冷或油腻症状加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肠鸣活跃,舌质淡、苔白略厚腻,脉沉细。
8.哮喘用于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张口抬肩,身热心烦,傍晚周身作痒,夜不能寐,苔黄腻,脉滑数。
9.急性肾小球肾炎用于先颜面浮肿,继则下肢亦肿,咽喉红肿疼痛,腰酸痛,眩晕,身热,尿少色深,尿呈浓茶色,舌红,脉浮滑数。
10.慢性荨麻疹用于全身风团,此消彼长,奇痒难忍,反复发作,抓破后渗出水,皮肤划痕征阳性。
11.氨苄青霉素过敏所致药疹用于氨苄青霉素静滴后出现药疹,色红瘙痒,口干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实验研究】1.消风散对休止及受刺激后的中性白细胞内的Ca2+浓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同时对向吞噬细胞外逸出的活性氧也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活性氧,发挥抗炎作用。
2.消风散颗粒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实验显示,在致炎后第1小时消风散即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抗炎作用时间可持续至致炎后第5小时。消风散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实验显示,消风散可显著抑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消风散颗粒对大鼠皮肤急性炎症组织灌洗液SOD1活性及TXA2.PGI2水平的影响实验显示,消风散颗粒可显著降低TXB2水平及TXB2/6KetoPGF1a比值(P<0.01),而对6KetoPGF1a水平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消风散颗粒能有效抑制病变异常生理状态下脂氧酶途径的TXA2合成增多,同时有效降低TXB2/6KPGF1a比值,使其浓度趋于平衡,以回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可通过提高急性炎症皮肤组织灌洗液SOD1活性阻止活性氧的产生,缓解炎症反应。
3.消风散主要药效学及拆方研究显示:对药物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作用,消风散原方组、疏风药组、疏风药加祛湿药组、疏风加养血药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增加百分率上,以疏风加祛湿药组为最佳,其次为疏风药组,再次为消风散原方组和疏风加养血药组,祛湿加养血药组作用不明显。对豚鼠接触性荨麻疹的影响,作用最强者为疏风加祛湿药组,其次为疏风药组,再次为消风散原方组。对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疏风加祛湿药组、疏风药组作用为最强,两组基本相同,其次为疏风加养血药组和消风散原方组,而祛湿加养血药组作用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