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原植物:别名:猛子仁、巴仁小乔木。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顶端渐尖,掌状3出脉,被稀疏星状毛,基部两侧各有1无柄腺体。总状花序顶生;花小,单性,雌雄同株;萼片5;雄蕊多数;雌花无花瓣,子房3室,密被星状毛。蒴果矩圆状,有3棱,种子长卵形,淡褐色。花期3~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缘、溪旁或密林中,常栽培。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性味:味辛,性热,有大毒。
功效与作用:有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的功能。
主治用法: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痛,腹水肿胀,喉痹。外用于疮毒,顽癣。巴豆种子有大毒。内服务必去油用(巴豆霜)。用量巴豆霜0.15~0.3g各入丸、散剂。
应用:1、恶疮疥癣:巴豆,碾轧成细泥状,去油,涂敷患处。
2、神经性皮炎:巴豆50g,去壳,雄黄3g,磨碎用纱布包裹,擦患处。
3、腹水膨胀,二便不通,实症水肿:巴豆90枚,杏仁60枚,去皮心炙黄,捣烂为丸,每服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