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为菊科植物中华小苦荬的全草。
别名:苦菜、苦叶苗、苦麻菜、黄鼠草。
原植物:中华小苦荬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味苦,含乳汁。具细弱的匍茎或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分枝。叶多着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条状披针形或篦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尖,边缘具稀疏的羽状齿裂或不裂,基部狭窄成柄;茎生叶仅1~2片,无柄,微抱于茎。头状花序排列成稀松的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全为舌状花,黄色、白色或变淡紫色,舌片先端5齿裂,花药、柱头均黑色。瘦果窄披针形,成熟后红棕色,有条棱,具细突起,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布:中华小苦荬生于河边、路旁、田坎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春、夏、秋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的功能。
主治用法:中华小苦荬用于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用量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应用:1.跌打损伤,疮疖痛肿:鲜中华小苦荬适量,捣烂,香油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