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为茄科植物泡囊草的干燥根或全草。
原植物:泡囊草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肉质,粗壮,褐色。茎丛生。茎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互生,卵形、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十余朵,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筒状钟形,密生柔毛,果时增大为卵状或球状,顶口不封闭。花冠漏斗状,5浅裂,紫色。蒴果包藏于膨大的宿存萼内,近球形,盖裂。种子多数,扁肾形,黄色。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泡囊草生于山坡草地、林边或山谷岩石下半阴处。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区西藏等省区。
采收加工:夏未初秋地上部枯萎时挖根,晒干。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热,有毒。有补虚温中、安神、定喘的功能。全草味苦,性平,有毒。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的功能。
主治用法:泡囊草用于咳嗽痰喘,虚寒泄泻,心慌不安,劳伤等症。用量3~6g。水煎服。
应用:1.急性胃肠炎:泡囊草3g,青木香6g,石榴、柯子、荜菝各3g,研末,开水送服。
2.咳嗽痰喘.泡囊草3g,甘草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