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全株味苦。树皮灰白色或灰绿色,有淡黄色皮孔。三出复叶对生,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侧生小叶基部稍偏斜,全缘或波状,叶面有腺点,叶干后褐绿色。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单性,花萼4深裂,花瓣4,黄白色,有腺点;果2~3,外果皮暗黄褐色或红褐色。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夏秋季枝叶繁茂时采,晒干。根全年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用法:用于腰腿痛,疟疾,黄疸,胃痛,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扁桃体炎。用量根9~30g。枝叶9~15g。
应用: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三叉苦20g,野菊花,金银花各15g。水煎服。
2、流行性感冒,高热,畏寒:三叉苦根或茎,鸭脚木根或茎各500g。加水煎浓缩,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