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画石,川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的片状集合体。为硬滑石之一种。
【原矿物】单斜晶系。通常为粒状和鳞片状的致密块体。白色、灰银白色至淡绿色。条痕白色至浅绿色。具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性柔,有滑腻感。硬度约为1,相对密度2.7~2.8。
常生于变质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分布于广东省及广西、四川等省区。
【药材】
产地:广东省主产于廉江、化州、高州等县。
采收加工:全年可开采。挖出后,除去泥土、杂石。
性状:为不规则层叠片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银白色,间有夹杂土红色、浅棕色、浅黄色、灰色。表面具珍珠样光泽,可见分层,手摸之有滑腻感。打碎时呈层状分离,手捏即可粉碎成粉末或极细层片状。体重,质松,易砸碎。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气无,味淡,有微凉感。
质量要求:以块大、色白、体重、质松、易分层、洁净、滑润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竹篓或麻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
【鉴别】取本品粉末0.2克,置铂增涡中,加等量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搅拌,加硫酸5毫升,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水滴出现白色浑浊。
【成分】主含含水硅酸镁或,尚含少量钾、钠、钙,另夹杂氧化铝、氧化铁等杂质。
【药理】
对皮肤、粘膜的保护作用:外用本品撒布疮口,能抑制疮疡过多分泌,保持疮口干操,使疮口形成一层被膜,防止异物和细菌侵入,减少出血和疼痛,并促进干燥结痴。内服本品能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达到镇吐、止泻,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中吸收。
抗菌作用:本品煎剂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毒副反应:本品撤入皮肤、直肠、阴道等处,有引起肉芽肿之弊。
【炮制】
滑石:拣除杂质。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水飞滑石:取净滑石,置乳钵内,加水适量共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对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物,干燥。水飞能使质轻的滑石悬浮于水中,质重的铁、粘土等杂质迅速下沉,从而达到除去杂质使药物纯净之目的。
【医疗用途】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膀胱、肺、胃经。
滑石的功效与作用: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用于湿热下注所致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暑热烦渴、暑湿泄泻,湿温胸闷。外用治扉子、湿疹,湿疮,皮炎。
用法与用量:10~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附注】
中药材滑石有硬滑石、软滑石之分。硬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矿石,有块状集合体、片状集合体两种。块状集合体,主产于山东、江苏、陕西、辽宁等省。其性状为: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具蜡样光泽,手摸之有肥皂样滑腻感,质较坚实,但用指甲可刮下白粉,较易砸碎,用其碎块画黑板可现白色条痕。片状集合体,其性状如正文所述,因其质地比块状集合体稍松软,广东省习惯称之为软滑石。但外省习称的软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天然的高岭石,高岭石亦为单斜晶系,主要分布于四川、江西,广东省及广西、湖北、贵州等省区亦有分布。其药材性状为:呈不规则土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或夹杂有浅红色、浅棕色、灰色,无光泽或稍有光泽。体较轻,质松软,手摸之有滑腻感,捏之易成碎粉。微有泥土气,无味,舐之有粘舌感。干燥时吸附水分,潮湿时形成可塑性的糊状体,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或盐酸,在硫酸中加热后变成固体。主含含水硅酸铝,常夹杂有少量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