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考证】《甘露本草明镜》云:“堆甲是生等勘扎木材水煎后,成膏状物,称为儿茶。堆甲根茎紫黑色,粗而长,分枝多。叶绿色,柔而具光泽,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花淡黄色,状如豌豆花,内有五至六粒黄黑色的种子。”
【来源】豆科植物儿茶去皮枝干的煎膏。
【原植物】儿茶,落叶乔木,高6~13m。叶互生,偶数二回羽状复叶,长6~12cm,叶轴基部有长圆形腺体;羽片10~12对,长2~4cm,具小叶28~50对,小叶片线形。穗状花序腋生;花黄色或白色,花瓣披针形;萼钟状,上部5裂;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荚果扁薄,条形,长5~12cm,宽1~1.8cm,顶端有啄,紫褐色。种子7~8个。花期8~9月,果期10~11月。原产印度。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有野生,台湾、广东、广西有引种。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树枝,去皮,切成碎片,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鉴别】儿茶呈不规则形小块,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微有光泽;质硬脆,内部带软,断面有光泽,具细孔。味苦涩,略回甜。
【炮制】取儿茶树枝,切段,加6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后,温火中煎煮约3小时,滤过药液,药渣上再加水第二次煎煮约4小时,滤过药液,去掉药渣,两次煎煮液合并,在水浴上浓缩,干燥后入药。
【药性】儿茶味苦,涩,消化后味苦,性凉而干。
【功效与作用】引黄水,止血生肌,敛疮。主治麻风病,梅毒病,黄水病,湿疹,口疮,痔疮,外伤出血。
1.《甘露本草明镜》:“治黄水病,麻风病。”
2.《迪庆藏药》“治热病,口干,关节炎,麻风病;外用于湿疹,口疮,痔疮;搽面防皱。”
【用法用量】儿茶内服:研末,2~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附方】1.治各种皮肤病,久治不愈的伤口:儿茶、美丽乌头,佑古新各五钱,麝香五分。以上四味研成细粉,加山羊脂肪(用温熔化)制成糊剂,搽于患处。(《四部医典》
2.治新、旧梅毒儿:茶一两,西达一两,商陆一两,蔓菁种子一两,亚大黄一两,姜黄一两,紫檀香油一两。以上七味研成细粉,混匀,制散。每日服一次,每次服六分。(《医学千万舍利》)
【制剂】八味堆甲糊剂堆甲500g,硫黄(加工后)500g,达夏500g,雄黄10g,渣驯膏70g,麝香20g,胆矾25g,蓖麻子25g。以上八味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根据病情不同配制成糊剂、散剂,或煎煮浓缩成膏状后搽于患处。本品为紫黑色的糊剂或散剂。功能引黄水,生肌愈创,解毒。用于治梅毒病,脓疮,黄水疮等皮肤病及久治不愈的伤口。化脓性皮炎用散剂,敷于患处,一般皮肤病用膏搽于患处,梅毒病取散剂加山羊血,制成糊剂,涂于患处具良效。每天早、晚各搽1次。(《甘露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