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水翁仔,水雍花,水榕花。
【来源】为桃金娘科水翁属植物水翁的干燥幼嫩花蕾。
【原植物】水翁又名水榕。为常绿大乔木,高一可达15米;小枝近圆柱形或有四棱。叶对生,近革质,阔卵状长圆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7~22厘米,宽2.5~7.5厘米,顶端钝而急尖或渐尖而有钝头,基部钝或渐狭,全缘;侧脉纤细,仅在下面较明显;叶柄长1~1.5厘米。夏季侧生和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长6.5~10厘米;花小、青臼色,近无梗,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长约3毫米,顶端近截平,萼裂片合生成帽状,顶端尖,有腺点,花开时整个脱落;花瓣4片,早落;雄蕊多数,长5~7毫米;子房下位。浆果近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而有斑点。
喜生于河道两岸水边和山谷溪旁。分布于广东省及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野生或栽培。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亦有分布。
【栽培】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粗生易长,多为自播,繁衍后代,亦可在溪旁、涌边近水处进行人工种植。可于夏至种子成熟后采种育苗繁殖,亦可挖取落地种子自长的夏生苗移栽。定植时需挖穴、下基肥。种后注意护苗,防止人畜践踏。在树幼龄期间,应除草,施肥,以利其加速生长。
【药材】
产地:广东省各地有产,以粤中及中南部各市县出产较多。
采收加工:端午节前后采收。摘取带幼嫩花蕾的花序,晒至三成干时堆闷,发汗1~2天,然后日晒夜闷至足干,筛去枝梗、杂质。
性状花蕾:呈卵形或类球形,两端稍尖,长2~4毫米,直径2-3毫米,皱缩。下半部有残存萼筒,呈倒钟形或环形,棕色;上半部呈帽状,是由5枚合生的花瓣组成,浅棕黄色;除去帽状花冠,可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1锥形花柱。质硬。气微香,味苦。
质量要求:以粒大、体重、色淡黄黑、无枝梗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麻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
【成分】花显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反应。花蕾含精油0.18%。
【药理】本品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炮制】拣除杂质及枝梗,整理洁净。
【医疗用途】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经。
水翁花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去湿消滞。用于夏天感暑食滞所致的发热、咽干、口渴脘胀或呕吐泄泻。
用法与用量:15~30克,水煎服。
【处方举例】
1、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干水翁花15g,岗梅根9g,地胆头9g,胡芦茶9g水煎服,或用干水翁花15~3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癍痧发热:干水翁花15g,狗肝菜15g,水煎服(《惠州地区中草药》)。
3、痢疾、肠炎:水翁花6~9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4、食滞、腹泻:干水翁花15g,或加布渣叶15g,水煎服(《惠阳地区中草药》)。
5、消化不良,腹部闷胀:干水翁花30g,水煎服。临床亦常用于凉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滑石10kg,水翁花5kg,连翘10kg,芦根10kg,板蓝根10kg,淡竹叶5kg,薄荷3kg,大青叶5kg,甘草1kg等。制备方法为:薄荷、大青叶、水翁花、甘草洗净,晾干,粉碎备用。其余诸药用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5h,合并煎液。煎液浓缩至约40L。将药粉与浓缩液于混合机中混合,过筛制粒,60℃左右干燥,用热封茶叶滤纸包成2g1包的袋泡茶。用法为开水泡服,每天3次,每次1~2包(《亚太传统医药》)。
附注:1、水翁的成熟鲜花蕾,味酸甜,在广东省产地民间习惯作鲜果食用。水翁花的花柄,即水翁花梗,又称水翁枝,与水翁花性味、功效近同,民间亦有作药用。
2、干燥水翁花久贮后色泽加深,苦味浓,清热作用大。故广东省广州、佛山地区民间喜将水翁花收藏起来备用,每在夏季煎作凉茶饮以解暑。
3、水翁的叶、根、树皮亦供药用。水翁叶含有与花蕾相同的成分。味苦、涩,性寒,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取鲜叶捣烂敷患处,治皮肤瘙痒,疥獭,湿疹,乳疮,皮炎。水翁根,民间用于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用量15~3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