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巴豆。
科属:大戟科,巴豆属
学名:Croton tiglium L.
别名:毒鱼子、红子仁、銮豆、巴仁、巴果、双眼龙、大叶双龙眼、巡山虎。
形态:巴豆为常绿小乔木,高约6~10m;树皮深灰色,嫩叶卵形或长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或几无毛,二年生嫩枝具不圆状卵形·明显黄色纵裂纹。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3~7cm,被稀疏星状柔毛,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叶缘细齿状,近基部有2腺体,基出3脉,叶柄长约2~6cm。总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单性同株,小型;雄花着生上部,雌花着生下部;雄花绿色,花萼5深裂,花瓣5,反卷,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长约2cm,有3钝棱;种子3枚。花期3~5月,果期6~7月。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省区;生于山坡、路边或灌木丛中。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有分布。
主要成分:巴豆含巴豆油,其中有油酸、亚油酸、巴豆油酸、顺芷酸、脂肪油、巴豆醇二酯、巴豆醇三酯、巴豆甙、巴豆毒素等化合物。
巴豆的毒性:根含生物碱、酚类与三萜类物质,种子含巴豆醇二酯、巴豆醇三酯等10多种促癌化学物质;巴豆油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过敏,并有致泻和流产的作用。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1、作为良好的观赏植物,在我国南方的公园、植物园或庭院中载种。北方只有少数盆栽。2、叶、根和种皮入药,主治蚀疱、恶疮、疥癣、疣痣、风虫牙痛、肝硬化腹水、喉痹等。